嬰幼兒期實際上包括了從出生1~12個月的嬰兒期和1~3歲的幼兒期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一生中生長發育*快的時期,幼兒生長發育雖然不及嬰兒迅速,但也是生長發育很旺盛的時期,在體格發育的同時機體各器官的功能也不斷完善。而且,隨著大腦及**神經系統的不斷增長、外周神經髓鞘的形成,在感覺統合、運動統合等能力方面也顯現出快速發展和不斷成熟的特點。可見,嬰幼兒早期的生長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嬰幼兒期的生長發育狀況應該引起足夠的關注。
一、嬰幼兒期生長發育特點
就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而言,生長發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長期連續的過程,量變指生長,表現為全身器官組織大小、長短和重量的變化。質變指發育,是細胞和組織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斷完善,心理、智力和體力的不斷發展。生長發育有一定程序,各階段間順序銜接,不能跳躍。前一階段發育為后一階段奠定必要的基礎;任何階段的發育受到障礙,都將對后一階段產生**影響。在整個生長期內,個體的生長速度是不均衡的,有時快,有時慢,因此,生長發育速度曲線成波浪式。而且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各組織和器官的生長模式表現在時間進程上也有區別。由此可見,生長發育不是簡單的身體由小增大的過程,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現象。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狀況做出正確地評價有助于人們了解個體或群體兒童現階段的生長發育水平,是否有發育異常的可能,并且對今后的生長發育做出合理的預測。
二、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因素
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是其自身先天因素與其所處的后天外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決定了個體生長發育的可能性,即決定了生長發育的潛力或*大限度;而營養狀況、體育鍛煉、生活作息制度、氣候和季節、環境污染和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等復雜的環境因素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遺傳所賦予的生長潛力的發揮,*后決定發育的速度及可能達到的程度,也就是說各種環境條件決定了生長發育的現實性。在認識生長發育規律的基礎上,研究了解影響生長發育的各種因素,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同時盡可能消除或降低不利因素,可充分發揮遺傳潛力。
三、評價嬰幼兒生長發育的指標
嬰幼兒生長發育評價是在能說明生長發育狀況的指標的基礎上進行的客觀評價,因此生長發育指標是進行評價的基礎,這就要求選擇的指標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此外還應該考慮選擇**度高,準確性好,測定技術相對簡便并且測試重復性高的指標。在嬰幼兒期常用的生長發育指標主要包括一下幾類:
(一) 形態指標
形態指標可以較穩定地反映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測試方便,準確性高。在嬰幼兒期常用的形態指標包括:
(1)身高或身長:未滿2周歲的嬰幼兒需要臥位測量,因而稱為“身長”。身高表示立位時頭、頸、軀干及下肢的總高度,是生長長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準確評價生長發育水平、發育特征和生長速度不可缺少的指標。足月新生兒平均身長為50 cm。在1歲時增長約50 %,達到75 cm。1~2歲全年增加約10 cm,2~3歲平均增加5 cm,到3歲時身高約為100 cm,是出生時身長的2倍。
(2)體重:是身體各部分、各種組織重量的綜合,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嬰幼兒骨骼、肌肉、體脂肪和內臟總量增長的綜合情況,是*易變化和活躍的指標。新生兒平均體重3.3 kg,前6個月的嬰兒,體重平均每月增長0.6 kg,后6個月平均每月增長0.5 kg。1歲以后體重增長速度減慢,全年增長2~3 kg。
(3)頭圍:敏感反映嬰幼兒頭部發育的指標。出生時平均頭圍34 cm,嬰兒期頭圍平均每月增長1 cm,1歲時幼兒的頭圍增至46 cm。**年頭圍增長減慢,僅增長2 cm。
(4)胸圍:表示胸廓的圍長,間接說明胸廓的容積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層的發育情況。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但胸圍增長速度快,6個月至1歲時,胸圍和頭圍基本相等,2歲以后胸圍超過頭圍。
(二)功能指標
嬰幼兒的生理功能發育與形態發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發育變化更迅速,變化的范圍更廣,對外界環境的影響比較敏感。嬰幼兒期常用的生理方面的功能指標有:
(1)反映心血管機能的脈搏、心率和血壓;
(2)血紅蛋白、紅細胞、血清鐵以及**指標測定;
(3)*大氧耗量反映個體循環、呼吸和肌肉發育水平。
(三)心理指標
心理發展包括感知覺、言語、記憶、思維、想象、動機、興趣、情感、性格、行為及社會適應力等。測試通過一些經過專門設計的測試量表或問卷調查獲得。這些量表、問卷通常采用國內外公認的格式,并盡量采用本國標準化的常模,由專業人員掌握以保證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評價方法
在生長發育指標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評價方法,正確地進行嬰幼兒期生長發育評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完全滿足對個體和集體嬰幼兒的發育進行**評價的要求。因此,根據評價目的選擇適當的方法,力求簡單易行,再結合體格檢查、生活環境條件、健康和**狀況綜合進行分析,得出一個比較**而準確的評價結果。評價內容主要包括:
(一)評價生長發育水平
所用方法主要有均值標準差法(均值?標準差X?s)和百分位數法,兩種方法均以離差的概念為基礎,評價結果以發育等級的方式表示。
均值標準差法是將個體該項發育指標的實測數值與同年齡、同性別相應指標的發育標準比較確定發育等級。我國常用五等級評價標準:大于X+2s,為上等;X±1s~X+2s,為中上等;X±1s~X-1s,為中等;X-1s~X-2s,為中下等;小于 X-2s,為下等。如果要作個體間比較,可以使用該標準的改良型,以中位數代替均值:
Z分=(體格指標實際測定值-體格指標參考值中位數)/體格指標參考值標準差
這樣得到的評價標準稱為距離標準,發育等級為:Z值大于2為上等;Z值+1~+2為中上等;Z值-1~+1為中等;Z值-1~-2為中下等;Z值小于-2為下等。在嬰幼兒生長發育評價中,常用到此方法的指標是身高和體重。嬰幼兒個體的身高、體重值在判定標準均值加減2個標準差范圍以內,均可視為正常。在加減2個標準差以外的嬰幼兒,不能僅僅以一次的體格檢查結果就定為異常,需要定期連續觀察多次,并結合其它方法的檢查,慎重地做出結論。
百分位數法以百分位數為基準分為5個等級,< P5為下等;P5~P25為中下等;P25~P75為中等;P75~P95為中上等;> P95為上等。還可以根據需要,增加界值點P10和P90變為7等。
(二) 生長速度評價法
生長速度是指身體及其各部分在一定時期內增長的數值。通常用身高、體重和頭圍形態指標測量值的變化來評價。評價生長發育速度,可以敏感反映嬰幼兒的動態生長變化,篩查生長障礙。制定生長速度標準,應該從依據追蹤調查資料中獲得的各種發育類型的發育速度模式來制定,這樣能制定出比較準確、**的生長發育速度及其變異程度的評價標準。
(三) 指數法評價
指數法是根據人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借助數學公式編成指數,用以評價發育水平、體型、體質和營養狀況的方法。在嬰幼兒發育評價中常用的大致分為由身高、體重、胸圍等組成的體型指數和營養指數。常用的指數有:
(1)身高體重指數:公式為體重(g)/身高(cm),該指數又稱Quetelet指數,表示1 cm身高的體重數,顯示人體的充實程度,也反映營養狀況。
(2)體質指數(BMI):公式為體重(kg)/身高(m)2。該指數又稱Kaup指數,多用于嬰幼兒營養評價。在應用指數法評價時應該注意的是身體指數存在著顯著的民族、城鄉、性別和年齡差異。
(四)營養狀況評價
嬰幼兒營養狀況評價是生長發育和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國內外廣泛使用由生長發育指標制定的標準,如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和身高別體重篩查嬰幼兒營養**和肥胖,頭圍和胸圍也可以作為評價嬰幼兒營養狀況的指標。
密切關注嬰幼兒生長發育狀況的基礎首先是準確評價其生長發育狀況,生長發育評價指標也在單純的形態發育標準如身高、體重、頭圍、胸圍、體質指數基礎上增加了發育期指標、生理及心理等指標,從而逐步達到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整體、綜合的認識。
華揚盛世品牌嬰幼兒智能體檢儀是一款**型設計的更新換代的人體智能檢測儀器,國際造型,**華貴,它不僅能夠測量嬰幼兒體質生長發育的多項參數(體重、身長), 還能夠按國際衛生組織WHO或中國衛生部九市7歲以下兒童標準,對生長發育做出等級評價。
功能特點:
1、整機采取人體工程設計,選用高品質衛生環保塑料,使用精密工藝整體成型,絕無尖、 銳、棱、角而傷害人體的造型結構,其表面曲線圓潤柔滑、貼身親膚保溫,有效地保護嬰幼兒稚嫩的皮膚和身軀,**舒適,從而達到體質檢測與醫學技術的**結合;
2、顯控儀表,高亮度長壽命數碼管,智能顯示時間、日期、室內溫度,對所測參數進行實時體質指數(BMI)分析.
3、測量功能:采用非接觸式原裝進口超聲探頭測量身高,防震動精密壓力傳感器測量體重。
4.語音功能:語音智能報數、音量大小手動可調。
5.一鍵式自動測量,真正的實現了身高體重同時測量,即時體質指數(BMI)分析,不需要繁瑣的輸入信息。
6.數據修改有密碼機制,確保數據**。
7.具有自動去皮功能;
8.對儀器維護方便簡單,具有智能化功能,可快速恢復到出廠時設置的標準狀態;
9. 配有計算機接口便于儲存、分析、管理、打印
10.可以選擇配備兒童膳食營養分析儀系統軟件,系統能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評估(根據中國體質標準和中國九城市兒童生長發育六級標準評價),對兒童生長發育體格評價后和還可以對兒童膳食營養進行分析。